共性信息 |
护照信息 |
平台资源号 |
1542C0001AB2013148 |
菌株保藏编号 |
CCTCC AB 2013148 |
中文名称 |
极地杆菌属 |
属名 |
Polaribacter |
种名或亚种名 |
huanghezhanensis sp.nov. |
其他保藏单位编号 |
KCTC 32516 |
来源历史 |
山东大学 张玉忠 |
收藏时间 |
2013-06-05 |
原始编号 |
SM1202 |
原产国 |
挪威 |
标记信息 |
资源归类编码 |
15131125000 |
模式菌株 |
模式菌株 |
主要用途 |
分类;研究;教学 |
基本特征特性描述信息 |
特征特性 |
细胞为革兰氏阴性、需氧、无鞭毛和无滑行的杆状细胞,长0.8–4µm,宽0.3–0.5µm。未观察到气泡。在20°C下在TYS琼脂上孵育5-7天的菌落呈橙色、闪亮、圆形(直径0.5-1.2 mm)和凸面,表面光滑。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。生长发生在4-35°C(最适20°C)、1–5 %(w/v)NaCl(2 %最适)和pH 5.5–8.5(最适pH 7.0)。水解酪蛋白、淀粉和吐温20,但不水解琼脂、DNA、明胶或吐温40、60或80。 |
具体用途 |
|
生物安全等级 |
四类 |
寄主中文名称 |
|
致病对象 |
|
致病名称 |
|
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|
|
分离基物 |
|
采集地区 |
|
培养基编号 |
0444 |
培养温度 |
15℃ |
其他信息 |
基因元器件 |
|
记录地址 |
http://cctcc.whu.edu.cn/portal/no_center/wsw_detail?id=2493&kind=bacteria |
保藏单位信息 |
机构名称 |
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|
机构名称缩写 |
CCTCC |
隶属单位名称 |
武汉大学 |
资源保藏类型 |
培养物 |
保存方法 |
真空冷冻干燥法 |
实物状态 |
有实物 |
共享方式 |
共享方式 |
合作研究共享;资源纯交易性共享;资源交换性共享 |
提供形式 |
冻干物 |
获取途径 |
邮件;现场获取;网上订购 |
联系方式 |
地址: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;邮政编码:430072;负责人:彭方;电话:027-68752056;传真:027-68754833;电子邮件:cctcc-sales@whu.edu.cn |
细菌信息 |
细菌基本信息 |
学名 |
Polaribacter huanghezhanensis sp.nov. |
分离人 |
|
分离时间 |
0000-00-00 |
鉴定人 |
|
鉴定人所在单位 |
|
模式菌株 |
模式菌株 |
采集地生境 |
|
分类地位 |
Bacteroidetes; Flavobacteriia; Flavobacteriales; Flavobacteriaceae |
细菌特征特性信息 |
形状,大小,排列 |
|
运动性,鞭毛 |
|
芽孢,夹膜 |
|
革兰氏染色反应 |
|
细胞内含物及储存物 |
|
繁殖方式 |
|
抗酸染色 |
|
其他形态特征 |
|
菌落形态,大小,质地,颜色等 |
|
液体培养情况 |
|
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的穿刺生长情况 |
|
明胶穿刺培养情况 |
|
荧光色素的产生情况 |
|
其他培养特征 |
|
营养类型 |
|
氧的需求,对光照的需求 |
|
对温度,PH的需求及耐受性 |
|
对盐的耐受性 |
|
对生长因子及其他营养的需求 |
|
利用各种碳源,氮源及其他化合物的能力 |
|
各种代谢反应:糖,醇的发酵,牛奶反应等 |
|
各种酶的反应:接触酶,氧化酶 |
|
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|
|
固氮能力 |
|
免疫特征 |
|
血清反应 |
|
其他生理生化特征 |
|
细胞化学成分特性 |
细胞脂肪酸 |
|
醌 |
|
枝菌酸 |
|
细胞壁氨基酸 |
|
细胞壁糖型 |
|
磷酸类脂 |
|
基因型信息 |
DNA碱基组成(G+C mol%): |
|
16S rRNA基因序列(GenBank注册号): |
TGCAAGTCGAGGGGTAACATTGTAGCTTGCTACAGATGACGACCGGCGCACGGGTGCGTAACGCGTATAGAATCTACCTTTTACTTAGGGATAGCCTTTAGAAATGAAGATTAATACCTTATAGTATTTTAGATCGGCATCGATTTAGAATTAAAGATTTATTGGTAAAAGATGGCTATGCGTCCTATTAGTTAGTTGGTGAGGTAACGGCTCACCAAGACAGCGATAGGTAGGGGTCCTGAGAGGGAGATCCCCCACACTGGTACTGAGACACGGACCAGACTCCTACGGGAGGCAGCAGTGAGGAATATTGGACAATGGGCGAGAGCCTGATCCAGCCATGCCGCGTGCAGGAAGACGGCCCTATGGGTTGTAAACTGCTTTTATACAGGAAGAAACACTCCCTCGTGAGGGAGCTTGACGGTACTGTAAGAATAAGCACCGGCTAACTCCGTGCCAGCAGCCGCGGTAATACGGAGGGTGCAAGCGTTATCCGGAATCATTGGGTTTAAAGGGTCCGCAGGCGGTCAATTAAGTCAGAGGTGAAATCCCATAGCTTAACTATGGAACTGCCTTTGATACTGGTTGACTTGAGTTATACGGAAGTAGATAGAATGTGTAGTGTAGCGGTGAAATGCATAGATATTACACAGAATACCGATTGCGAAGGCAGTCTACTACGTATATACTGACGCTCATGGACGAAAGCGTGGGGAGCGAACAGGATTAGATACCCTGGTAGTCCACGCCGTAAACGATGGACACTAGTTGTTGGGATTTATCTCAGTGACTAAGCGAAAGTGATAAGTGTCCCACCTGGGGAGTACGGTCGCAAGATTGAAACTCAAAGGAATTGACGGGGGCCCGCACAAGCGGTGGAGCATGTGGTTTAATTCGATGATACGCGAGGAACCTTACCAGGGCTTAAATGTGGTCTGACAGCTTTAGAGATAGAGTTTTCTTCGGACAGATCACAAGGTGCTGCATGGTTGTCGTCAGCTCGTGCCGTGAGGTGTCAGGTTAAGTCCTATAACGAGCGCAACCCCTACCGTTAGTTGCTAGCAGGTCATGCTGAGGACTCTAACGGGACTGCCTACGCAAGTAGAGAGGAAGGTGGGGATGACGTCAAATCATCACGGCCCTTACGTCCTGGGCTACACACGTGCTACAATGGTATGGACAATGAGCAGCCACTATGCAAATAGGAGCGAATCTATAAACCATATCACAGTTCGGATCGGAGTCTGCAACTCGACTCCGTGAAGCTGGAATCGCTAGTAATCGGATATCAGCCATGATCCGGTGAATACGTTCCCGGGCCTTGTACACACCGCCCGTCAAGCCATGGAAGCTGGGGGTACCTGAAGTCGGTCACCGTAAGGAG |
其他信息 |
文献信息: |
Polaribacter huanghezhanensis sp. nov., isolated from Arctic fjord sediment, and emended description of the genus Polaribacter.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4; 64:973-978. ䷬甘ἔ甙 㨘甗羹癷
璉摨᠇ჰȃ ᠇À
�癹 ` 嶁癵 Ѐ 瑖渞 賓䭄ᤵ᠇À 伨彿渟奋渟巫渟迦ᤴዌᤳ彿渟ዀᤳ塚渟ዌᤳꍈ渤 䭄ᤵ學渟漸渤圔渟䭄ᤵ圞渟 圭渟賓魸白ჰȃ ჰȃ慌瑹 Ȁ 摨᠇䓲癵皼璉摨᠇ჰȃ 摨᠇À �癹摨᠇ 賓摬᠇ 츫癶摬᠇<摬᠇쭩癶摬᠇䭸ᤵ𢡄´왌ື 홚癶ፐᤳ ᐸឹ䩸ᤵi 塚奈撜᠇ᒌឹ 摬᠇ ឹ圚癶ᒐឹΈ됱䥷渟迦ᤴ露ፐᤳ�渤ዀᤳ ឹ 露渠ാ 𤋮露 �渤ዀᤳ 貎Sፐᤳ 謈ŗ 𤋮 穀贗S鸞滛´𤋮滛´ ፐᤳ 屮轨S𤋮直 兩@良@ ꉜӀը ◧թ 龍 ը 燎权@璉닕@◧敖ꉜӀթ @琉@@敖 붚@敖敖 魸白ჰȃ杖ჰȃ藺伜伨忉渟ሄᤳ奁渟伨 ሐᤳዌᤳ彿渟充䨞癵ዌᤳ ዌᤳ忉渟賓䨀癵ዌᤳ𢡄´ 婢ፐᤳ愈蛊C𤋮滛´直直蜟C愈࣠ѐ▿푀ृ ᤳ 賓𤋮戴ﰠ杖蝓C直ﰸ´ﰠ滛´華´ﰸ變´ﰸﱔ祈´ﰸ࣠ѐ▿�´ @煮䭸ᤵ썬ष 䭸ᤵፐᤳ 䭸ᤵﯰ 䭸ᤵþ z ꑰृ
ﳈﳌ潠Ρᤳ 槤☭ 賜⓱ﳘ匙·ﳀ ﳈﱠ呓·ﳘﱬ哬·ﳘﳠ喪·ﳘ࣠ﺰരΧ ּ┟ 蚰Ι ┥ 潠ΡﴰLﳬLﴰﳸLﴰﴄLﴰﴸLﴰ࣠ 蝰षﺀĀﶘꕇd﹄ꕦdﶘ 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