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性信息 |
护照信息 |
平台资源号 |
1542C000204BC01110 |
菌株保藏编号 |
CCTCC HF 2008170 |
中文名称 |
灰葡萄孢 |
属名 |
Botrytis |
种名或亚种名 |
cinerea |
其他保藏单位编号 |
|
来源历史 |
|
收藏时间 |
2004-05-29 |
原始编号 |
broadbeanBC-23 |
原产国 |
中国 |
标记信息 |
资源归类编码 |
15151913106 |
模式菌株 |
非模式菌株 |
主要用途 |
分类;研究;教学 |
基本特征特性描述信息 |
特征特性 |
能在PDA上产生分生孢子及菌核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致多种植物的灰霉病,李明运(1998)描述蔬菜灰霉病症状较全面又详细,摘录于后: 幼苗期发病:多从衰弱子叶及真叶边缘开始,叶变软下垂,初为水浸状,后渐变淡褐至褐色,近圆形,常有轮纹,条件适合时病害沿叶柄扩至茎部,茎现水浸状病斑,造成茎叶腐烂变细,其上生灰色霉层,后期植株折倒;有时病部纵向发展快,一侧受害而歪倒。病苗和健苗接触传染蔓延,引起幼苗成片腐烂,严重时死亡幼苗可烂成一滩泥。这种症状多在黄瓜、番茄、茄、辣椒、莴笋和菠菜等蔬菜幼苗䷬甘 |
具体用途 |
葡萄孢属真菌的分类 |
生物安全等级 |
四类 |
寄主中文名称 |
蚕豆 |
致病对象 |
植物 |
致病名称 |
蚕豆灰霉病 |
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|
气流传播 |
分离基物 |
发病蚕豆 |
采集地区 |
湖北秭归 |
培养基编号 |
0014 |
培养温度 |
20℃ |
其他信息 |
基因元器件 |
|
记录地址 |
http://cctcc.whu.edu.cn/portal/no_center/wsw_detail?id=2111&kind=filamentous |
保藏单位信息 |
机构名称 |
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|
机构名称缩写 |
CCTCC |
隶属单位名称 |
武汉大学 |
资源保藏类型 |
培养物 |
保存方法 |
真空冷冻干燥法 |
实物状态 |
有实物 |
共享方式 |
共享方式 |
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;资源纯交易性共享 |
提供形式 |
冻干物 |
获取途径 |
邮件;现场获取 |
联系方式 |
地址: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;邮政编码:430072;负责人:彭方;电话:027-68752056;传真:027-68754833;电子邮件:cctcc-sales@whu.edu.cn |
小型丝状菌信息 |
丝状菌基本信息 |
学名 |
Botrytis cinerea |
鉴定人 |
|
分离人 |
|
鉴定人所在单位 |
|
分离时间 |
0000-00-00 |
模式菌株 |
非模式菌株 |
标本号 |
|
采集地生境 |
|
分类地位 |
Ascomycota; Leotiomycetes; Helotiales; Sclerotiniaceae |
特征特性信息 |
菌落状态 |
|
菌丝状态 |
|
产孢状态 |
|
培养温度(最高) |
|
培养温度(最适) |
|
培养温度(最低) |
|
培养ph值(最高) |
|
培养ph值(最适) |
|
培养ph值(最低) |
|
核苷酸信息 |
|
生理生化特性 |
|
特殊遗传标记 |
|
18S rRNA基因序列: |
 
|
|
|
其他信息 |
文献信息: |
|
核心元信息 |
英文名称 |
Botrytis cinerea |
学科分类 |
生物学 |
主题分类 |
教学实验 |
服务机构名称 |
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|
服务机构通信地址 |
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|
服务机构邮政编码 |
430072 |
服务机构联系电话 |
(027)68752056 |
服务机构电子信箱 |
cctcc-sales@whu.edu.cn |
共享途径 |
线上共享 线下共享 |
共享范围 |
有条件共享 |
描述 |
真空冷冻干燥法;葡萄孢属真菌的分类;能在PDA上产生分生孢子及菌核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致多种植物的灰霉病,李明运(1998)描述蔬菜灰霉病症状较全面又详细,摘录于后: 幼苗期发病:多从衰弱子叶及真叶边缘开始,叶变软下垂,初为水浸状,后渐变淡褐至褐色,近圆形,常有轮纹,条件适合时病害沿叶柄扩至茎部,茎现水浸状病斑,造成茎叶腐烂变细,其上生灰色霉层,后期植株折倒;有时病部纵向发展快,一侧受害而歪倒。病苗和健苗接触传染蔓延,引起幼苗成片腐烂,严重时死亡幼苗可烂成一滩泥。这种症状多在黄瓜、 |
申请流程 |
|
关键词 |
非模式菌株;四类;Botrytis cinerea;葡萄孢属真菌的分类 |